——柳河县希望农机租赁公司
为了加强我县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2003年,在省发改委的大力扶持下,柳河县农机局组建了“通化市柳河希望农机租赁公司”,通过农机租赁公司的这一载体,重点开展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作业和跨区机收作业两项工作。经过两年来的实际运行,租赁公司的工作逐渐走向了正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我县租赁公司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创办实体,促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的良性发展。
2003年,通过调研和立项,柳河县农机局争取国家专项资金140万元,成立了“通化市柳河希望农机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标准暖车库房240平方米,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15台/套,其中:约翰·迪尔654拖拉机2台,背负式玉米收获机2台,秸秆粉碎还田机2台,灭茬旋耕起垄机2台,玉米穗扒皮机2台,水稻插秧机2台,洋马
公司成立后,如何发挥好农机租赁的效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管好用好机械设备,产生了两种意见,一种是主张把公司的农机设备直接租赁出去,采用收取租金的办法获取经济效益,认为这样做既省心又省事,见效快。另一种是主张成立农机经济实体,目的并不只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更重要的是社会效益。只有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起到引导和示范的作用。实践证明通过租赁公司的农机作业示范、技术引导和农机局的组织协调,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仅2005年至2006年两年间,全县新增大中型拖拉机及农机具168台/套,精量播种机6台,插秧机10台,收割机2台,农民购买和使用大型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十分踊跃,为全县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促进了农机服务市场化的健康发展。
二、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机作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
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机租赁公司”在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2004年秋,农机局在三源浦镇成功地举办了“柳河县机械化收获现场演示会”,演示会经媒体宣传报道后,在全县及周边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反响。那些种田大户纷纷打来电话询问机械作业的相关问题,并迫切要求达成合作意向。其中柳河镇一名下岗女工的情况比较典型,2004年她在梅河口市承包了78亩水田,秋收时她雇人收割水稻、看稻、拉稻、打稻等雇工费用,平均每亩110元。她得知“农机租赁公司”有机械作业服务项目后,找到租赁公司联系机械收获作业,公司以每亩60元的作业收费标准,一台收割机不到2个工作日,就圆满地完成了78亩水稻的收割作业,为用户平均每亩节省费用50元,累计节省费用支出3900元。
为了充分发挥机械的利用率,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开始筹划跨区作业,从办理“跨区作业证”到联系跨区作业地点,以及同当地农机主管部门协调,局领导都亲自安排和落实,为跨区作业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005年,根据农机作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局领导及时调整了工作思路,结合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为公司争取省财政资金20万元,又购置东洋HL
到2005年末,两年间公司实现农机作业收入15万元,利润6万元,固定资产总值由140万元增至162万元。
几点体会和存在的不足
公司成立两年来,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只有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起到引导和示范的作用。通过两年的组织运作,在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及跨区作业上主要应掌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由于我们多数是在为零散经营土地的农户提供服务,所以加强组织和领导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二是必须了解和掌握当地农民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认知度。特别是农民对机收工作的认识程度还不高,盲目出机,可能造成“停机”或“待机”现象,错过最佳作业期。三是必须同当地的农机主管部门或乡村政府做好联系和协调,才能使跨区作业的组织和后勤工作得到保障。四是要严格执行作业质量技术标准,遵守作业合同(协议),履行作业义务,树立良好的形象,扩大社会影响,才能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跨区作业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对远程多季农机跨区机收作业,我们还没有深入的探讨和尝试。
通过这次会议的交流,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把兄弟市县好的经验带回去,并认真学习和借鉴,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和跨区作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