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台市西营城镇榛秸泡村农机大户李雨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经营有限的土地已满足不了人们致富的愿望。正是源于对致富的渴望,在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中,我深刻体会到,依靠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带来的是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广阔前程。
一、勇于探索 靠农机立业
九台市西营城镇榛秸泡村地处石头口门水库下游,相距仅有2公里,也称石头口门水库下游第一村,是一个鱼米之乡,土地面积545公顷,其中水田面积440公顷,全村人口2670人,劳动力 1100 人,在水稻生产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生产的水稻无任何污染,在全省乃至东北各地大中城市销售十分火爆,我就是看好这个优势,下决心发展我村的绿色大米业。经过多方努力,2003 年,我创办了九台市绿色水稻基地精优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又于2004年,组织540户农户成立精优米业协会,并确定大米品牌为“石头口门牌大米”。水稻生产如果没有农业机械就难以实现稳产高产,为此我多次咨询了农业、农机专家,确立以水稻生产实现机械化为突破口,于2003年购置了拖拉机2台,大米加工生产线设备1套,固定资产达到120万元。优质绿色大米种植面积达到210公顷,年产大米1500吨,平均每公斤大米销售价提高0.4元,使农户人均收入增加 400元。使用农业机械解放了大批劳动力,我村有65%的劳动力在外打工,创造价值近300万元,水稻生产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机械化生产体系。我建立的米业公司带动乡村农民通过各种渠道达到了增收节支、致富奔小康的目的。现在是屯屯通水泥路,户户通电话,摩托车家家都有,手机人人都挎,电脑屯屯可见,我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
二、敢于投入 靠农机增收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农业要发展离不开机械化,农村经济要发展也离不开机械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是离不开机械化,只有农业机械才能有效地将大批劳动力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支持下,经过十几年的辛勤努力,凭借对农业机械化的坚定信心,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优质服务,不断扩大规模、增强经济实力,实现了增收致富的愿望,我也成为九台市有名的农机大户。2005年荣获吉林省农村实用人才奖;2006年荣获长春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同时申报了“中华农业科教基金奖”。2005年我购置了东方红904,欧豹804、欧豹504和欧豹304各1台,小四轮拖拉机2台,水稻插秧机2台,水稻收割机1台,配套农具有联合整地机,三铧犁、播种机喷药机等20余台,水稻加工厂设备进行了更新,固定资产达到180多万元。
今年我个人承包了水稻生产面积25公顷,全部都是无公害优质绿色有机大米。在完成自己的作业任务同时,还完成了全村400公顷土地的整地任务,年纯收入达到24万元,并带动农机户5户。由于我们机械作业质量好,服务周到,深受农民欢迎。
三、推广“两新” 靠农机发展
实践告诉我们,只凭对农机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离开了科学技术,是不能长足发展的。只有推广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才能更好地挖掘粮食的增产潜力,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为此,我主动与农机管理部门取得联系,聘请有关部门的专家教授进行培训和指导,学习外地经验。我自己提供实验田、提供新机具,积极主动推广应用农业、农机新技术、新机具。近几年来,农业部门在我村搞水稻优良品种试验,水稻病虫害防治等,农机部门在我村推广应用优质水稻高产综合机械化技术、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等近10项,累计完成作业面积达2500公顷,年综合增收节支近1800万元,特别是水稻旋耕整地技术和等离子种子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既解放了劳动力,又节省水,苗齐、苗壮,深受农民喜欢。
由于推广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不但粮食产量增加,而且农机化生产水平也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今后两年内重点要解决机械插秧和收获两个作业环节,使全村的400公顷水稻全部实现机械化,经济效益达到每公顷增收2000元,解放劳动力500人,不仅要提高经济效益,而且也要使农业生态效益明显增强,减少环境污染,生产大批精优大米,将绿色精优大米业作大作强,同时带动周边农民依靠农机化和先进科学技术,创绿色米业业绩,走致富奔小康之路,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